Justhought讀書會

《最高學以致用法》為什麼教人是最強輸出法?|傳統工具 vs 數位工具各有好處?📝|Justhought廣東話好書推薦 EP.17

Season 1 Episode 17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THE POWER OF OUTPUT: HOW TO CHANGE LEARNING TO OUTCOME

作者:樺澤紫苑

「學以致用,知識先至能改變命運!」  
你有冇試過學咗好多新知識,但係永遠用唔出嚟?或者明明讀完書上完課,轉頭就唔記得晒?今集我要同大家拆解一本改變學習觀念嘅實用工具書——《最高學以致用法》,由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所著!

呢本書用科學研究+臨床經驗,揭示「輸出」比「輸入」更重要嘅學習法則,教你將知識真正內化成自身能力,工作同生活效率即刻翻倍!

聽完今集,你會掌握:  
- 點解「輸出量」決定你嘅成長速度?
- 5招超實用輸出技巧:從筆記到教學嘅神奇轉化  
- 點樣避開「學完就忘」嘅大腦陷阱?  

如果你受夠咗無效學習嘅循環,想將知識變成加薪籌碼、人際優勢同自我突破嘅燃料,呢集絕對係你嘅升級指南!

———————————————————————————————————————————

日本Amazon商業書籍部門第一名!
暢銷突破60萬冊!
日本flier網站商業書籍「歸納」排行榜點閱率No.1!
引爆日本廣大YouTuber熱烈分享推薦!

․日本第一本完全以輸出為主題,內容最完整的書籍。
․從80個不同的角度,介紹輸出的實踐方法,堪稱輸出的百科大全。
․以精神醫學和腦科學、心理學為依據,介紹可再現的相關知識。
․以圖解入門,淺顯易懂,不擅閱讀的人也可以憑直覺理解。
․每節內容大多維持在兩頁之內,可趁著空檔時間,輕鬆地隨翻隨讀。且可反覆閱讀,效果非凡。
․困難度低,讀完就能馬上實踐,而且當場就能體驗到成效。
․透過輸出,原本被動、消極的人生,瞬間變為主動、積極!

現在就透過這本《最高學以致用法》,活用所學,改變自己的人生!

 你是否
 ●花了很多時間念書,卻老是背了又忘?
 ●學了有興趣的外國語言,面對外國人時卻一句也說不出來?
 ●看了很多同領域的相關書籍,卻還是一知半解,無法與人分享?

想要更有效地學習,應該讀更多書,聽更多演講?精神科醫生、暢銷作家樺澤紫苑的答案是,錯,你需要更多的活用!

 「我想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想加強自己在談判和業務上的能力」
 「我想在工作或學習上,交出更漂亮的成績單」
 想必應該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吧。

事實上,即便透過大量閱讀或參加各種研習講座來做到「輸入」,但只要「輸出」的方法不對,就無法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標。
這是因為大腦構造的緣故。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

可以斷言的是,能夠持續交出成果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重視輸出勝於輸入。

倘若只會死背一大堆知識,這種輸入方式的學習,對現實來說,不會有任何改變。

有了輸入之後,必須將學到的知識再做輸出。透過實際「運用」知識,大腦才會將其視為「重要情報」而轉換成長期記憶儲存,並活用在現實生活中。這才是腦科學的運作法則。

如果不瞭解大腦的基本構造,只會白白浪費人生的寶貴時間,平白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有些人應該會說:「我國小、國中的時候,課本內容只要看一看就能記住啊!」這種像海綿吸水一樣背完之後、大腦就能自動儲存為經驗的能力,頂多只能發揮到二十歲為止。一旦過了二十歲,大腦的神經網絡就會停止這種爆發性成長。這時候,假使學習方式無法切換為以輸出為主,不僅什麼都記不住,也無法累積任何經驗。

根據本書作者的調查,大約有九成的上班族,學習和工作方式都是以輸入為主。也就是說,有九成的人,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非常差,只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而這一切,單單只是因為「不擅輸出」而已。

人生,是靠輸出達到轉變。

只要改變方法,將工作和學習的重點放在輸出,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突飛猛進的爆發性成長,發揮無可計量的能力。

身為「日本最擅長輸出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以數萬個小時的「輸出經驗」為基礎,研發出一套絕對可以交出成果的「輸出法」。

接下來樺澤紫苑將透過本書,將其中祕訣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

 經由最新的腦科學證實!
 學習:運用=3:7的黃金比例可改變人生。
 來自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的禮物
 以腦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寫作術、行動術

 ․將得到的情報,透過2週內運用3次,增加記憶
 ․比起「一次說長篇大論」,「反覆簡短對話」更能增加信賴關係
 ․讚美和斥責,不是針對「結果」,而是對「行為」的評價
 ․「願景」才會使人追隨,「目標」不會
 ․賈伯斯和太宰治也用過的「塗鴉創造法」
 ․提高3倍寫作速度的「架構」設定法
 ․改變人生的「第一步棋理論」的決定

**作者簡介

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

精神科醫師,作家。1965年生於日本札幌。1991年畢業於札幌醫科大學醫學院。2004年赴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留學三年,返國後成立「樺澤心理學研究所」。

被譽為「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經常在社群網站、電子報、YouTube等媒體,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精神醫學和心理學、腦科學的知識。擁有超過40萬人的網路人氣。

熱愛閱讀,每個月閱讀20本以上的書,習慣持續30年以上。曾以個人獨特的讀書術出版《高材生的讀書術》,在日本創下15萬冊銷售量,成為暢銷著作。

其他還有《適當的緊張,可以發揮2倍的能力!》、《最強腦科學時間術》等共28本著作。

Support the show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Justhoughtpodca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houghtt/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justhoughtt

❤️小額贊助Justin 創作更多內容:
https://buy.stripe.com/7sI8ArgOXfAH9Ta7sy


你有無試過睇咗好多書,上咗好多堂,聽咗好多知識 但知識就好似應用唔到,生活好似無乜改變咁樣 原因好可能係因為你唔識點樣輸出 咁我地今日睇呢本書就會同大家講下點解要學輸出 點樣輸出,同埋點樣將我地輸入既知識 學以致用,繼而實質咁改變到你人生 大家好,歡迎返到收聽 Just Thought 讀書會,我係 Justin 今日想同大家講一本書叫做《最高學以致用法》 英文就係 Output 副標題係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作者就叫做華澤紫苑 華澤紫淵係一個日本嘅精神科醫師同埋一個作家 作者無論係輸入量又好輸出量又好都非常之巨大 首先講輸入量 佢係一個睇好多書嘅人嚟嘅 作者話佢每個月平均會睇20本書以上 即係一兩日睇一本書 咁至於輸出呢佢每日都會更新facebook同youtube 跟住佢每日會寫作三個鐘 而佢每年都會平均出版兩至三本書 呢個習慣都持續咗十年 而佢每個月都會開兩場以上嘅講座 呢個開講座嘅習慣亦都已經維持咗九年 咁我覺得呢個輸出量其實係非常之誇張 咁你可以諗下你有時放假喺weekend 可能瞓閒少少瞓個硬覺 打下機睇下劇已經冇再一日㗎啦 但係大家都係24個鐘 話雜誌淵就可以用佢嘅時間做到咁多咁多咁多咁多嘅輸出 咁其實咩係輸入咩係輸出呢? 咁相信大家細個讀書嗰陣都有聽過讀過讀寫聽說四個範疇㗎啦 讀寫聽說讀同埋聽聽就係所謂嘅輸入 即係你將啲資訊輸入你個腦入面 而寫同埋說就係輸出 即係你將啲資訊用你嘅方式表達返出嚟 咁呢本書就係一本詳細教你點樣去做輸出 點樣將我哋學習嘅知識學以致用去最大化佢影響力嘅一本書 呢本書分咗五個部分 咁首先第一個部分就會講下輸出嘅基本法則 包括係輸出有啲 咩好處呢?同埋輸入同輸出應該要有咩比例呢? 第二部份就係有關點樣用個口去講嘢去表達自己嘅諗法去做輸出 第三部份就係點樣用你對手去寫嘢 你要寫啲咩先做到一個有效嘅輸出呢? 第四部份就係有關點樣用行動去實踐你嘅諗法 做到知行合一 最後一部份第五部份就係有關一啲提升輸出力嘅訓練 呢五個章節全部都係獨立嘅即係佢哋可以分開嚟睇嘅 咁我今日就會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點解要學習輸出呢 輸出係咪真係咁重要呢? 同埋都抽咗幾個有趣同埋實用嘅輸出技巧同大家分享一下 咁我今日就會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點樣用行動去實踐你嘅諗法 首先想同大家簡單講下我哋大腦係點樣運作 首先想問下大家記唔記得上個月3號嗰日夜晚食咗啲咩呢? 相信你都唔記得咗啦 點解會咁呢? 因為我哋嘅大腦會將我哋收集返嚟嘅情報 我哋嘅記憶分為兩種 分別就係一啲重要嘅情報同埋一啲唔重要嘅情報 咁我哋嘅大腦點樣去界定個情報重唔重要呢? 其實就係睇個情報輸入咗大腦之後有冇經常要用返出嚟 咁其實所有輸入到我哋大腦嘅情報又好資訊又好 都會去咗一個叫做海馬迴嘅地方 佢哋就會逗留喺海馬迴大約兩至四個星期 咁如果啲資訊喺海馬迴嗰陣呢成日都要被壞都要被運用到啦成日都要做輸出嘅話呢 大陸就會認定你啲資訊係有用嘅資訊 就會將你啲資訊或者情報移去一個叫做 涅涅葉嘅地方 唔知你有無睇過《Inside Out》嗰套戲 啲重要嘅記憶波波就會好似擺咗喺長期記憶區嗰啲櫃 即係喺我哋涅涅嗰度 咁就方便我哋喺未來可以隨時提取返你啲記憶 而一啲短期冇用嘅記憶或者資訊 就會畀人扔去垃圾站嗰度 就好似你上個月三號嗰日夜晚到底食咗啲咩呢 咁前提當然係上個月三號唔係你生日 亦都唔係啲咩重要日子 只係平凡嘅一日 所以喺細個讀書嗰陣 學咗新嘅生字又好 詞語又好呢 老師往往會鼓勵你 可能係我哋用好多唔同方法去輸出呢個字 令到我哋可以記住呢個字 例如可能叫你朗讀個訪問 例如可能叫你寫低個解釋 例如可能叫你做句 例如可能叫你抄十次 呢啲方法其實都係應用緊同一個道理 就係透過輸出去強化我哋嘅記憶 如果你話我唔係嘅 學到一個新字之後 我唔會嘗試去做輸出嘅 我唔會讀佢,唔會運用呢個字 亦都唔會寫一次嘅 咁你可以苦心自問 當你下次見到呢個字嘅時候 你仲會唔會記得呢個字呢? 其實除咗加深記憶之外 輸出仲有唔少好處嘅 咁首先就係做輸出先可以真正咁改變到現實嘅環境 我哋好多時候睇好多書又好,吸收咗好多知識又好 如果你唔係實際咁輸出,唔係實際咁運用,其實係無意思 因為你只係學習咗知識,其實係唔會改變到現實嘅情況 例如你睇完原子習慣,之後你就自我感覺良好啦 覺得我已經係一個習慣大師,但係事實上唔係 只要你唔實際執行書入面嘅知識,例如習慣追蹤,習慣堆疊 其實睇幾多本書又好,吸收咗幾多知識又好 都係唔會對現實世界帶嚟任何影響 而且當我哋做好輸出嘅時候,亦都可以增加到對果樣嘢嘅認知 咁陣間我會再詳細講下呢個觀點 最後,當我哋見到咁多正面嘅改變同影響,我哋都會更加快樂 即係你睇完一本減肥嘅書 唔會即刻令你開心快樂咗 但係當你睇完一本減肥嘅書 之後努力咁執行書入面嘅計劃 去到最後體重得到顯著下降 呢個時候你先真正體會到快樂 所以作者就話人生嘅成功法則 其實就係做好你嘅輸出 咁之後想同大家分享一下 到底我哋點樣透過向別人說明 透過教人嘅 獲得到輸出嘅好處 只要我哋可以透過我哋把口 好好咁向其他人說明一件事 其實唔單止可以加深到我哋嘅記憶 亦都可以令到我哋更加清楚成件事嘅來龍去脈 有冇邏輯謬誤等等 咁舉個例啦,唔知你記唔記得小學嘅時候學三角形面積嘅公式係啲咩呢? 無錯啦,就係底乘高除二 但係透過說明比其他人聽嘅時候 我哋好多時候就要將呢啲語意記憶變成情節記憶 所謂嘅語意記憶即係你夾硬透過死背底乘高除二呢五個字 你記住呢條公式 而情節記憶就係你可以創造到一啲情節、故事去連結你嘅記憶 而教人嘢或者向別人說明好多時候就可以加深我哋嘅情節記憶 咁即係當我要解釋比人聽點解三角形係底乘高除二嘅時候 我就首先要解釋,因為長方形嘅面積係底乘高 而如果你將個長方形打斜切一半,就會係兩個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嘅面積就係底乘高除二 當我用呢個方法教咗你點解三角形嘅面積係底層高垂而之後 我唔單止可以令你瞭解得更深入,加強到你嘅記憶 對於教人嘅我嚟講,我先係最大嘅得益者 作者亦都稱教人嘅經驗係對自我成長最有效嘅最強輸出法 作者引用咗美國國家實驗室嘅研究 呢個研究嘅目的就係推論出一套表現到學習穩定率嘅法則 呢個實驗目的就係揾出到底咩學習嘅方法係最容易留下記憶呢 用啲咩方法學習留低記憶又係最持久呢 咁你會見到我CAP咗書入面顯示呢個實驗結果嘅金字塔結構 擺咗上畫面嗰度嘅 咁如果你係睇緊YouTube或者睇緊片嘅話呢應該見到畫面上面 係有個金字塔嘅 咁如果你聽緊Podcast嘅話 就可以聽我聲音導航話畀你知呢個表係講緊啲咩啦 咁呢個學習金字塔呢就由高至低排列低排列咗 到底用啲咩方法去學習 我哋平均記憶率係最低 用啲咩方法去學習我哋平均記憶率又比較高㗎呢 咁首先呢最低記憶率呢就係上堂 上堂啦得5%嘅記憶率 其次呢就係閲讀 閲讀只有10%嘅平均記憶率 咁之後呢就係透過一啲視聽覺嘅教材去學習 可能即係睇下片呀 聽下Podcast咁樣 咁之後呢就係實驗器材啦 咁實驗器材呢可能就可能就係好似我哋細個科學堂嗰陣咁 可能做下實驗呀劏下老鼠呀咁樣啦 咁我自己呢對於中學嗰陣劏老鼠嘅畫面呢 到而家呢到而家都係歷歷在目㗎 咁之後呢就去到小組 有50%嘅記憶率 之後就係體驗式學習 可能你真係要落手做 例如你學完點樣炒飯 你真係去廚房度炒 呢啲就係體驗式學習 有平均75%嘅記憶率 而去到金字塔嘅底部 就係最有效嘅學習方法 有90%嘅平均記憶率 講你都唔信 呢個就係教人嘅經驗 作者就話 透過教人 可以清楚掌握到自己理解嘅程度 係邊啲方面又有待加強呢? 發現到啲唔熟悉 不足嘅地方之後 就可以針對到弱點加強 所以透過教人 就可以對呢個技能 更加熟練 更加了解 英文有句quote叫 Teaching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即係教人 教人就係一個 一個最佳嘅學習方法 咁下次大家想學習一啲嘢嘅時候 不妨試下透過一個 我哋要教人嘅心態嚟學習 即係如果你想學點整芒果布甸嘅 可能你睇一次會唔記得 咁你就以一個 我今日學完之後 要返屋企教我屋企人做嘅心態去學習 咁你就自動諗辦法將呢啲語意記憶 變成一啲情節記憶 例如點解要落糖 點解要將芒果呢個時候切碎 間接就令你更加了解成個程序 同埋有更深刻嘅記憶 更深刻嘅印象 咁第二個想同大家分享嘅輸出技巧 就係有關做筆記 唔知大家有無做筆記嘅習慣 你會用紙同筆呢啲實體工具 定係用電腦 Tablet 呢啲數位工具呢? 作者就建議我哋根據我哋工作嘅性質同埋工作嘅目的 嚟到區分到底我哋應該用紙本呢啲傳統工具 定係應該用電腦呢啲數位工具呢? 首先呢啲抽象嘅概念例如係一啲靈感嘅激發 一啲brainstorm嘅階段一啲比較前期嘅階段 你可以用紙同筆寫低所有你諗到嘅諗法 例如你想拍套戲但係你完全唔知有咩主題 咁你就可以揾張紙或者白板諗到寫啲咩 因為呢啲抽象嘅概念同靈感適合喺一啲無框框嘅環境之下表達 同埋抒發 可能你揾張紙或者白板寫哂啲idea喺度 咁所有嘢都會一目瞭然 我哋就可以好簡單咁連根連結唔同有關嘅idea 但當你累積了一定想法時,作者就建議我們用電腦執行我們的工作 去到這個階段,我們不用太天馬行空 我們可能可以用實際的文字去說明我們的商品也好,概念也好 或者我們會用圖表去整理我們的數據 這個時候,透過電腦和軟件就可以更準確、更清晰地表達你想表達的內容 而且數位工具也有很多好處 可能包括易於分享、易於搜尋、易於收藏整理 我們之前在打造第二大腦那本書也有羅列過這些好處 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聽聽之前那一集 我覺得作者有一個很棒的比喻 用紙本、白板這些傳統工具的時候 我們就好像在用電腦 像隻雀仔嘅眼睛咁苦撼全局 我哋可以一目瞭然咁睇到曬所有嘅idea 所有嘅靈感再去做一啲相關嘅連結 而如果我哋用電腦同埋唔同嘅軟件去執行我哋工作嘅時候 就好似用緊昆蟲嘅眼睛咁 可以好詳細好神秘咁去分析唔同嘅數據 去表達唔同你想表達嘅諗法 希望大家下次做筆記同埋實現唔同嘅工作嘅時候 都識得就住工作去選擇到底我哋應該用雀仔嘅眼睛 定係應該用昆蟲嘅眼睛呢? 雖然呢本書係羅列咗好多種唔同嘅輸出方法 但係全部我覺得都係偏淺層嘅解釋 無好深入咁去鑽研點樣去做唔同嘅事 我覺得就算你平時冇乜閲讀嘅習慣 或者你唔鍾意睇太多字嘅書 呢本書都幾容易入口 我睇呢本書之前本身睇書 不嬲都有寫筆記嘅習慣 但係睇呢本書之前 我可能淨係會寫低一啲重點、金句 但係睇完本書之後 可能會寫多咗啲我而家嘅諗法 一啲我對於本書嘅感受 呢啲當下嘅諗法對於未來嘅我 其實都相當之有價值 同埋亦都鼓勵我繼續經營呢個 JUST FOR DOOKS FOR讀書會 當我同大家推薦每一本書嘅時候 其實我一定要自己先消化咗本書 之後再用我自己嘅方法表達出嚟 間接我就對每一本書有更深刻嘅瞭解 咁今集嘅內容就差唔多啦 今集嘅內容或者你覺得今集都幫到你嘅話 不妨可以讚好啦訂閲啦同埋分享畀你嘅朋友 咁我下個星期呢就會打算分享埋作者嘅另一本書啦最高學習法 最高學習法 今日講咗咁多點樣輸出啦咁到底我哋點樣輸入呢 如果唔想錯過呢記得訂閲啦咁我哋下集再見啦拜拜